电影《戏台》从筹备到拍摄历时七八年,终于将在荧幕上呈现,然而它却在最后一刻意外推迟了档期。随着电影《731》的上映档期临近,观众的期待和争议在不断升温,大家普遍认为配资系统开发,没有哪个电影会与《731》争夺观众的目光。
而原本定于7月17日上映的陈佩斯新片,却在临近上映时被推迟了整整8天,这意味着这部电影的独占档期被缩短,时间几乎被压缩成一半。尽管如此,网友们纷纷表示将毫不犹豫地去支持,尤其是从99岁到刚会走的孩子,几乎都成为了陈佩斯的忠实观众。这也让陈佩斯的票房信心倍增。
朱时茂曾对陈佩斯的评价,今天看来,依然精准无误。
展开剩余89%自2018年起,陈佩斯便开始将话剧《戏台》搬上大银幕的计划,期间所经历的艰辛可谓远超外界想象。他在公开场合曾提到,电影的投资方换了两三次,实际上,事情比这更加曲折离奇。曾有投资方提出,将剧中的民国背景与现代穿越元素结合,以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。可是陈佩斯明确表示反对,他认为《戏台》的魅力正是其浓郁的时代背景和真实的戏班生活,若硬加现代元素,会彻底毁掉作品的完整性。
然而,面对70多岁的老演员,且剧情背景设定在民国,这样的电影观众会买账吗?不少投资方认为,时代的变迁使得这种题材难以吸引当下年轻人的关注,因此放弃了合作。无独有偶,很多电影人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:拍电影投入巨大,但往往观众对艺术思想的认同却不如商业片那般热烈。
如今的商业片,由于剧情符合大众审美,往往凭借大导演、明星阵容轻松吸引观众,投资人追求的是投资周期的回报,而非作品的艺术质量。在今年暑期档上映的三部喜剧片中,像《长安的荔枝》与《你行你上》都拥有更加耀眼的明星和导演阵容,《戏台》在这样的竞争中显得毫无优势。毕竟,它没有流量明星的加持,题材也偏传统。投资人愿意冒险吗?
陈佩斯理解投资方的立场,他坦言:“电影赔钱,投资人会死,明星还能浮上来。”但即便如此,他依旧没有放弃拍电影。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,他与妻子不得不将房产抵押,最终凑齐了启动资金。
电影的拍摄之路艰难险阻,但当你了解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后,必定会为陈佩斯的坚持所动容。陈佩斯在面对导演的困境时,还能不言放弃,那其他电影人又该如何呢?
正因如此,许多网友表示支持这部电影并非单纯为陈佩斯叫屈或卖惨,而是对这位古稀老人追求艺术精神的支持。在当下的影视圈,能像陈佩斯这样“慢下来”的导演已经难能可贵,而他的坚持也让《戏台》拥有了与当今工业化大片截然不同的魅力。
为了忠实还原民国戏班的“古董式”道具,陈佩斯带领剧组走访了12个省市的旧货市场,可惜并未找到理想的物品。最终,剧组请来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匠,参照博物馆的图纸精心雕刻复刻,耗时数月。片中那道上场门的屏风,因雕花的弧度与历史工艺不符,经过了五次重做。
此外,发行方出于市场考量,曾提议将电影时长从138分钟剪成90分钟,但陈佩斯坚持不改。他认为,电影中的戏班后台的烟火气、演员候场时的眼神等细节,都是电影内涵的一部分,不能随意删减。经过一个月的反复沟通,最终片长定为125分钟。
从项目立项到获得公映许可证,整部电影耗时7年,制作周期是同期其他电影的三倍之多。那么,这么长时间的拍摄周期值得吗?这些注重细节、看似古板的做法,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可呢?
最初,业内对《戏台》并不看好,但预售票房显示,25到35岁的观众占比高达58%。原本认为80后已经不再是电影的主要受众,然而一批80后网友纷纷表示:“我们70后、80后只是老了,不是死了,带着家人一起去看电影!”此外,00后也开始为父母购票,许多年轻人表示,像费翔这样的老戏骨才是值得追的明星。
影片并未聘请流量明星,黄渤、于正等人均是零片酬出演,影片依靠两代喜剧人的默契合作,力图还原经典。电影没有夸张的特效,而是凭借真实的画面感与简朴的剪辑,给人一种仿佛在看纪录片的感觉。整部电影的笑点并非依赖网络热梗,而是浸透在剧情与对话之中,陈佩斯擅长的反讽让整部影片显得尤为精彩。
面对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商业大片,陈佩斯坚持用自己的方式拍摄电影,他用真实的故事、简约的手法、精准的情感还原,证明了老一代艺术家的韧性与智慧。朱时茂曾说:“陈佩斯性子倔,认死理。”当年没人当真,以为这只是老朋友间的戏言,但如今回想起,朱时茂的话简直一语成谶。
陈佩斯的倔强早已无人不知。他曾因央视侵犯自己的著作权,将央视告上法庭,与央视斗争到底。这份坚持,不仅体现在他反对外界的流行文化,更体现在他用作品讽刺社会的勇气。
《戏台》自10年前首次上演话剧版本以来,一直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。如今,电影版的预售票房反映出观众对其剧情的高度认可,电影中的荒诞剧情与当下领导者的行事风格不谋而合。戏班班主在生存与尊严间的挣扎,深深触动了每一个在社会上拼搏的普通人,尤其是那些想要坚守自己理念的打工人。
这些经过精心打磨的细节,加上陈佩斯近乎偏执的认真,让《戏台》不仅仅是一部怀旧电影,它穿越时空的力量令人感动。
投资人错误地认为老故事不再受欢迎,然而像《百鸟朝凤》那样曾被低估的作品,最终在口碑上逆袭,也证明了这一点。年轻人不反感老故事,而是反感那些粗制滥造的套路。
陈佩斯不懂什么流量算法,他知道的只有“戏比天大”。他用自己的坚持证明,经典故事依然能穿越时空,与当下的观众产生共鸣。那些试图抹黑的人,是否正是因为害怕这位倔强的喜剧大师在年轻时的坚持,至今未曾改变呢?
真诚始终是最强的武器,艺术的价值永远不分年龄。在这个追求快速成名的时代,陈佩斯的坚持无疑是一种值得尊敬的勇气。好饭不怕晚,优质的故事永远有观众。《戏台》将用它那份真诚的艺术打破一切质疑,赢得所有支持它的观众。
发布于:山东省阳美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